早在几年前,有的目光敏锐、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已经行动,但总是出现商品好商家不认、市场拒绝的状况。对此,有些企业觉得自己水平太高、有些感觉国内买家认识能力有问题,还有些觉得角逐缺少秩序等舍弃或被市场的大潮淹没。
销售不畅已成为出口企业做内销面临的问题,其根源在于:出口企业以自有惯性思维看问题,致使了思维错位,没入乡随俗,毁于游戏规则。要想内销好,重点要知道、把握国内市场销售的潜规则。
潜规则1、重工厂,更重市场
基地、工厂、商品,是拉动龙头外销市场的三驾马车,需要看重。但对于国内市场来讲,产业链推广年代,市场为头,其决定着企业进步速度和存活水平。外销时,企业把市场甩给了海外公司,不参与建设;运作国内时,依旧想靠简单代工的方法存活,势比登天,只因地域、劳动力优势等都已不复存在,唯一的出路,就是自主运作市场,成为品牌。
内销市场运作风生水起的企业,大多优势在市场、品牌,所以出口企业加大内销,非常重要的就是模式观念,模式观念是方向,方向错了,马力越大,可能死得越快!
潜规则2、内销市场,没品牌没法活
海外市场无需、也不允许企业做我们的品牌。内销市场上,角逐白热,从商品战到价格战,从定义战到途径战到品牌战,推广战争五花八门,市场也趋于成熟和理性,现在,品牌已经成为食品范围的进基础知识槛,品牌知名度、忠诚度、美誉度、品牌文化、品牌精神等层面,均已展开,出口企业做内销,需要看重品牌,这种品牌是真的意义上的品牌,是买家认同的品牌,不是某个单位发的牌牌,而这恰恰又是出口龙头的弱点。
在品牌方面,转内销的出口型企业,如此的现象比较常见。“商品是巨人,品牌是婴儿”。但这个“婴儿”需要让他长大,不可以逃避,要有好的解决方法,品牌工程也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。
潜规则3、价值为王
有的朋友抱怨:国内的买家消费不起我的商品。其实不是如此,中国的消费能力已经不容置疑,假如还停留在“消费不起”的层面上,你将可能错过“世界上做好的市场”。外国企业、奢侈品牌都看到了中国的高档市场商业机会,而坐在“福坑”中的企业,却在抱怨,埋怨我们的商品好,价格高,买家不可以同意。
其实,买家购买商品时,非常重要的是价值,只须他感觉值,他可以花上3个月的薪资,买一个手包,这就是价值。
所以怎么样把我们的水平优势转换成价值优势,这是出口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。
潜规则4、市场途径多样
出口企业的销售途径非常窄,常见是通过一些出口展会争取订单,一对一交流,简单直接。
国内市场不同就非常大了,如卖场、超市、批发、专卖店、互联网、直销、团购、礼品、特通等销售途径鱼龙混杂,和商家合作的模式更是花样百出,假如企业的营销推广策略不明确,比较容易误入歧途。
这就需要企业在运作市场之前,就要设计好我们的营销推广策略,营销推广策略的核心是“便捷购买”,有主次、分步骤。不是任何商品都合适进商超的。
潜规则5、价格由市场决定
本钱决定价格,这在出口企业是一种常见的规律。出口企业价格一般是算出本钱然后加几个百分点收益的办法。而在国内市场,价格是由买家说了算,所以从商品到品牌到途径,都是决定价格的原因。因此在国内,对品牌的定位商品的定位,与对途径、消费群等市场要点的把握,尤其是买家的价值杠杆,决定了商品价格,其包括本钱要点又远远大于本钱要点。
假如不学会这一规则,内销时,没办法了解同样的商品水平,100元钱热销,50元没人要的现象。同时,水平高、价格同样高的出口商品也就永无摆脱销售尴尬的困境。
潜规则6、推广立体化,市场见效快
外销时,瞄准一个顾客,想尽所有方法跟踪到底,解决、发货。而内销,任何一场推广从形式看,其都是电视、互联网、平媒,外加活动、营销等,陆、海、空三军联合行动的立体闪电战;这种闪电战的结果是大投入大产出,其中包括一夜成名的荣耀,也隐含一败涂地的风险。而要避免风险,就不可以仅看形式,更要关注其背后的内容,不只限制在推广主题的提炼、推广形式的组织,更包含社会资源组合,公共关系动用、机会等,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。
潜规则7、终端规则多样,陷阱重重
与出口一直没终端的近况比,内销市场终端无论从形态表现还是层次架构都看上去复杂,仅仅成本一项,就有不少企业栽了跟头,如:进店费、上架费、条码费、堆头费、店庆费、营销费、活动费等叫人摸不着头续。当然,并非交了钱就万事大吉,其中终端陈列、客情关系等环节都决定终端最后的产出,然而超市本身并不是都可以赚钱,说不准哪天来个关张大吉,连人带货就一块消失了,企业向哪个喊冤啊。面对复杂的终端黑洞,企业需要要好办法。
潜规则8、依据需要定营销
营销作为能带来试用率等现实效益的工具,对于刚做内销的企业同样是一种挑战。
现在来讲,对于出口企业,营销直接意味着价格战;但在国内,营销从功能来讲,其是品牌运营的一个环节;从表现形式看,降价也只不过最普通的方法,过去有企业就在酒盒中放口红营销,这当然不是唯一的形式,重点在于,其显示了国内营销的灵活与智慧。
具体地说,出口企业的营销满足的是价费者最基本的心理,而国内市场因为角逐激烈,其要综合商品、品牌、买家等多方原因,最后提炼买家的总需要,然后进一步细分需要,最后才能决定营销形式。
一个从基本需要出发,一个从综合需要来讲,从成效到最后应用,自然也就有本质不同。
潜规则9、团队皆属推广型
所有以人文本,规则的不同其实本质是人的不同。由于环境本身限制,出口团队大多是营销型人才,而在国内,团队需要则远远超出了营销型团队的范畴,进入营销推广团队的范围。
所谓营销推广团队,其和国内市场整体环境相协调,需要的是综合素质,常识、公共关系、资源等悉数在其中。也正由于其先占有了一些资源,出口企业要想借现有团队,追赶国内企业节奏,没特殊的思路与特殊的方法,几乎没可能。
潜规则10、国内市场服务多层,且深入
服务的差异自然也是人综合素质本身的差异,在现在重视服务重视附加价值的年代,一贯浅服务的出口业务相比,刚开始就把品牌、商家、买家等市场要点综合考虑的内销市场,出口企业从服务的广度、深度与理念、表现等,就更望尘莫及了。
把货卖给商家,只不过完成了第一步,对商家的服务也只不过其中的一个环节,帮助商家把货卖出去,让买家的购买成为习惯,才是服务的真谛。
总结规则是为了借助规则。出口企业做内销是涂料企业的一次变革,内销市场,也并不是深不见底,不好把握,只不过需要有合适的方案和办法,就能让企业顺利的达成两条腿走路。而出口企业只有知道内销规则,重视策略,品牌、团队等,先适应规则,再超越规则,才可能因优势而雄起。